小园过午,便觉凉生翠柏。戎葵闲出墙红,萱草静依径绿。还是去年,浮瓜沈李,追凉故绕池边竹。小筵促。
忽忆杨梅正熟。下山南畔,画舸笙歌逐。愁凝目。使君彩笔,佳人锦字,断弦怎续。尽日栏干曲。
诉衷情(同前)。宋代。晁补之。 小园过午,便觉凉生翠柏。戎葵闲出墙红,萱草静依径绿。还是去年,浮瓜沈李,追凉故绕池边竹。小筵促。忽忆杨梅正熟。下山南畔,画舸笙歌逐。愁凝目。使君彩笔,佳人锦字,断弦怎续。尽日栏干曲。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...
晁补之。 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三国志魏书九首 其五 荀彧。明代。郑学醇。 文若家声自朗陵,当涂世裔是曹腾。崎岖河朔相从意,四百年间又废兴。
从军行。。明馀庆。 三边烽乱惊,十万且横行。风卷常山阵,笳喧细柳营。剑花寒不落,弓月晓逾明。会取淮南地,持作朔方城。
大宛二马。元代。郝经。 二马飘飘万里来,玉花萧飒上金台。风生两耳云霄近,电掣双瞳日月开。渥水虎文连杀气,大宛龙种绝氛埃。将军正欲成勋业,看汝骁腾展骥才。
闻川十二咏 其七 古庵听雨。清代。姚燮。 秋叶战危树,不雨已萧飒。颓云忽冱夜,阶蛩助繁沓。水灯燄人影,息梦坐禅榻。
舟行。清代。郑相如。 迢递长河路,解维日暮间。云横城北树,花落水西山。出浦呼风疾,停篙放溜间。星宵何处宿,前去是江关。
观小儿瓮戏。宋代。李流谦。 五岁小儿初学涉,绝艺亦知天所赋。想见九牛可倒曳,已堪赤手擒猛虎。向来瓮戏真伟观,傥非目击嗤浪语。器小犹须百斤重,兵以壮夫端恐仆。笑谈牛取两足上,电转风旋疾如许。便令百试百不失,父兄从傍亦矜诩。市人骇叹俱失声,我自平生未曾睹。武阳盛气盖全燕,寄区狡谋踣二虏。论年固已一倍长,此儿谁肯哙等伍。虎变鹰扬看异时,经营一饱常细事。世人禀赋有特异,常理未可求其故。相秦童子才毁齿,说项郎君方断乳。拜归怀中笑橘堕,群戏道傍知李苦。登门已解叙通家,对客颇能嗔字父。劾鼠狱词老吏服,汗简清规乃翁沮。卓识有此更惊人,彼以力称吾未与。行行三十成何事,但耗太仓如雀鼠。怃然自笔仍自怜,强说功名在迟暮。人言速成当不久,如我定应千万寿。